2020年10月23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正式签发了(公交管〔2020〕302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信控应用指导意见”或“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在其核心内容,主要工作措施上共分五个方面合计16条的详细意见,涉及交通信号控制众多热点内容。
五个主要工作措施包括:
制定信号控制策略方案,推进信号控制精细化规范完善信号控制设施,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推进信号联网联控,实现控制系统提质升级加强技术团队建设,提升专业管理能力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加强信号控制运维管理具体包括建立交通信号控制管理专业团队,强调信号控制方案调优和效果评估,提出开展制定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工作,加强交通检测设备建设与应用等内容。
除此之外,“指导意见”还就当下交通信号控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包括防止盲目追求不具备使用价值功能现象,车路协同与交通管理的相关内容、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平台、鼓励智能交通与道路基建同步规划建设、交通管控的精细化等内容。
“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了规范信号控制设施建设,鼓励引入社会力量提升管理水平,完善路口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日常巡查维护机制,完善警民交流互动机制。“指导意见”可以看作是2016年出台的“两化”文件的进一步工作推进,也是对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9年签发的(公交管〔2019〕392 号)《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指导意见》的延续。
赛文交通网就“指导意见”与业内一些专家进行了交流,就文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
本文将结合“指导意见”原文,就其重点内容进行相关解读。
一、 防止盲目追求不具备实用价值的功能
建管并重、实用实效。改变“重建设”“轻应用”的做法,注重提高信号控制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信号设备作用。立足实际需要升级改造信号控制系统和设备,防止盲目追求不具备实用价值的功能。
基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设备的创新成为近几年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热点,特别是基于交通信号灯的创新数量更多。其中部分创新可能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业内也逐渐对这些创新形成了谨慎态度或者反对的意见。
“信控应用指导意见”在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一节中,强调了“立足实际需要升级改造信号控制系统和设备,防止盲目追求不具备实用价值的功能”,这是交通管理部门首次就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设备创新给出指导意见。
尽管在文件的后面也并没有明确具体的鼓励和不鼓励什么,但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可能是对一些城市标新立异的“创新”风气的规范引导,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还是以规范、实用为基本要求。
赛文交通网曾经整理发布的文章《信号灯:别折腾我了好吗!!!》,对目前市场中忽略了交通安全因素的网红信号灯创新进行了整理,获得行业广泛关注。
“网红”发光杆件式式信号灯
灯杆上加光带很容易与城市景观的霓虹灯混淆,而且无法清晰表达不同流向的路权状态,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设置变色灯杆初衷也许是为了解决前后车辆遮挡问题,这种问题可以采用设置远灯、近灯、辅灯等多种方法解决。
二、 研究出台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充分利用各类交通监测系统数据和互联网出行数据,综合分析道路条件、交通流特征和变化趋势,围绕商业集中区、区域联接道路、快速路出入口、重要桥梁隧道、主干路关键路口等易拥堵重点区域,合理确定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信号控制原则和目标。原则上,高峰期以交通流均衡调控为重点,采用以出量进、缓进快出、限流分流、防止排队溢出等措施,主动均衡疏解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流快速聚集造成的拥堵;平峰期以保障道路通行效率为重点,采用缩短周期、简化相位、感应控制、绿波协调等措施,实现绿灯损失最小、通行效率最大等目标,保障车辆有序、高效通过。高度重视公交、非机动车、行人等信号配时优化,切实保障绿色交通出行需要。
“信控应用指导意见”将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工作列为第一项主要工作措施,可见这项工作在这份文件表达中的重要性。文件还非常具体的给出了高峰期、平峰期以及重视公交、非机动车和行人配时优化的控制策略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更多存在于理论研究,一线人员的实践经验,往往是说的多但写的少。
以往行业都是注重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的编制和优化,关注路口应该用怎样的配时方案,各城市大都没有总体信号控制策略的思路,或者说实际可能是有控制策略的,但基本都没有编制成文件,没有交流,没有呈现,只是在信号管理员的头脑里,其他相关工作的人是不知道的,因此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据了解,目前制定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城市很少,书面化这个策略,形成文件的就几乎没有了,但这项工作却非常重要。
三、 精细设计交通信号控制方案
充分发挥多时段、多方案控制的基础性作用,根据道路交通流早晚高峰、平峰、夜间及过渡时段的变化规律,精细划分控制时段,设计符合各时段交通流运行特点的配时方案,并结合节假日、不良气象条件预置特殊控制方案。
在“精细设计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一节中,“充分发挥多时段、多方案控制的基础性作用”被重点提出,实际上这是一条更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见。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更多中小城市而言,不应去过度追求自适应控制,基础工作是把交通流量的规律调查分析清楚,将配时方案分为多个时段,将每个时段里面的方案做好,把这个基础工作打好,再考虑智能化和自适应控制等。
中国的交通信号控制配时优化工作,对更多地方是做多时段的、定周期、固定配时方案,将基础方案做精将时段划分更新,这一思路已经在信控领域一线工作技术人员中形成共鸣,“信控应用指导意见”这次通过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
目前国内中小城市这项基本工作整体还比较薄弱,另外,在一些大型城市的部分区域内也存在这个现象,基础工作还需要更细致。在云计算、大数据、AI等科技开始逐渐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时,如何平衡更多中小城市的基础工作开展和部分大型城市积极鼓励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全国性的引领性文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控应用指导意见”是一份面向全国市场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其内容中从多个角度强调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避免了科技发展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很好的平衡了全国发展一盘棋的思想。
四、 加强交通检测设备建设及应用
推进交通检测设备接口标准化,鼓励各类检测设备与信号机在前端实现直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对交通流的实时、准确感知能力。结合实际选用线圈、地磁、视频、微波或雷达等交通检测设备,充分发挥不同交通检测方式的技术优势,形成组合效益,精准采集交通流量、排队长度、占有率、车头时距等多元数据,为交通信号控制实现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加强交通检测设备维护力度,及时发现和排除检测设备的故障,确保在用检测设备正常运行。
无论是交通大脑、交通心脏、IDPS大脑、交通超脑等目前市场上热点的智能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其基础都需要实时数据的支撑,因此“各类检测设备与信号机在前端实现直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对交通流的实时、准确感知能力”,“精准采集交通流量、排队长度、占有率、车头时距等多元数据”,“加强交通检测设备维护力度”都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工作,让这些热点的解决方案,技术路线不至于处于空中楼阁的状态。
对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而言,排队长度、占有率、车头时距等多元数据的采集,也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上的算法创新创造了条件。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算法创新的停滞是一直被诟病的顽疾。
五、 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平台
加强路口与指挥(控制)中心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口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与信号控制系统中心平台之间的联网,实现交通信号控制参数的远程调整、路段及区域协调控制等。新增或更换信号机时要充分考虑设备兼容性,便于实现设备的联网和协调控制。鼓励各地将不同品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接入到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平台,推进城市各区域信号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跨区域统筹优化。
联网率是不是越高越好?业内普遍认为,如果要实现干线、区域的协同调控,每个信号路口围绕整体策略去执行配时方案的话,信号机联网是基础的要求。
追求策略指导下的协同调控,于是有了就目前市场中建设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平台的热点问题。文件指出“新增或更换信号机时要充分考虑设备兼容性。”,“鼓励各地将不同品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接入到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平台”。印象中,这是行业主管部门第一次提出鼓励建设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平台。
在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文件中,也将交通信号机联网率、推进城市统一交通信号管理平台建设纳入重要发展内容,其工作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影响可见。
六、成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管理专业团队
各地可依托指挥中心、秩序、科技、设施等业务部门建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专业团队,统一负责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制定、审核、运行状态监测、优化调整和效果评估,制定大型活动、重大节日、特勤任务等交通信号调整方案,组织技术研究和系统升级,跟踪运维进展,开展舆情处置,协调指导区(县)大队信号控制维护调优等工作。要结合警务技术职务职级评定等工作选用具备专业技术的民警负责信号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满足工作需要。 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社会专业机构进驻指挥中心或信号控制中心,协助开展交通信号的日常管理和方案调优,弥补专业力量不足。
“信控应用指导意见”用比较多的篇幅描述了建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管理专业团队的事情。
“指导意见”从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制定和书面化、日常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的编制到完善路口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日常巡查维护机制、完善警民交流互动机制的工作意见,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去执行。
交通信号控制管理专业团队的叫法,在形式上实际上就是当下非常热点的交通信号配时中心。由于各地方对这一机构的叫法略有不同,因此在文件中用“团队”一次进行了整体描述。
因为这次发布的是信控应用方向的指导文件,因此“中心”的落脚点放在了信号控制管理专业团队的建设上,有专家表示,对他的定位还应有更多的考虑,希望以后它会变成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控中心,职责不应该只是调信号配时,城市交通管理只靠信号调节是不够的,还要优化交通组织,还要将大范围的交通诱导和出行服务等职能加进来。
这次通过“信控应用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方把配时中心的机构先建立起来,后面再向运行中心的方向发展。凡是跟交通流的管理,交通权的管理有关的工作都放在一起管理,效果也许更好一点。业内专家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好好做的一项工作。
过去一年多以来,赛文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配时中心进行了多次深入报道,杭州、武汉、天津、西安、义乌、邢台、平遥、大理、防城港、自贡等不同等级城市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配时中心,各地方对中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而将配时中心发展至城市交通管理运行中心的思路令人关注。
“信控应用指导意见”几乎对当下的交通信号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部阐述说明,面面俱到。有的内容重申并丰富了之前发布过的“两化”文件、“交通组织指导意见”等内容,也有车路协同、统一信控平台和配时专业团队建立等新内容,记者梳理了其中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也是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对交通信号控制领域的最新关注点。
“信控应用指导意见”虽然没有强制性约束力,文章用词大多以“鼓励”、“建议”口吻居多,但这些技术、市场的方向性、尝试性发展,将会在后面的行业管理相关工作中,成为重点。
“信控应用指导意见”也是交通信号控制产业对行业主管部门技术发展、产业引导思路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审视机会,是否能对交通信号控制产业再次起到推动作用,非常值得期待。
附全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0年10月23日)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交通信号控制应用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创新型、实战型专业队伍,融合大数据、智能化新思维、新技术,逐步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的统一管理、精细控制、专业保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是建管并重、实用实效。改变“重建设”“轻应用”的做法,注重提高信号控制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信号设备作用。立足实际需要升级改造信号控制系统和设备,防止盲目追求不具备实用价值的功能。
二是适应需求、精细控制。立足本地交通规律特点,针对各类区域分层次科学制定信号控制策略,合理选择信号控制方式,精细设计信号控制方案,实现信号控制效果动态最优、全局最优。
三是规范管理、专业运维。培养专业人才和引进社会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与信号控制优化及运维相适应的工作机制,配备与管理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力量,保障信号控制系统和设备高效稳定运行。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制定信号控制策略方案,推进信号控制精细化
1、研究出台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充分利用各类交通监测系统数据和互联网出行数据,综合分析道路条件、交通流特征和变化趋势,围绕商业集中区、区域联接道路、快速路出入口、重要桥梁隧道、主干路关键路口等易拥堵重点区域,合理确定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信号控制原则和目标。原则上,高峰期以交通流均衡调控为重点,采用以出量进、缓进快出、限流分流、防止排队溢出等措施,主动均衡疏解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流快速聚集造成的拥堵;平峰期以保障道路通行效率为重点,采用缩短周期、简化相位、感应控制、绿波协调等措施,实现绿灯损失最小、通行效率最大等目标,保障车辆有序、高效通过。高度重视公交、非机动车、行人等信号配时优化,切实保障绿色交通出行需要。
2、精细设计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充分发挥多时段、多方案控制的基础性作用,根据道路交通流早晚高峰、平峰、夜间及过渡时段的变化规律,精细划分控制时段,设计符合各时段交通流运行特点的配时方案,并结合节假日、不良气象条件预置特殊控制方案。合理设置信号相位、相序、信号周期、绿灯时长和绿灯间隔,灵活采用搭接相位、迟开早断等相位设计方法,使放行方式、时间分配与交通流需求相一致。协调控制的区域,合理划分控制子区,综合考虑路口间距、行车速度、下游排队等因素优化路口相位差,实现车辆少停车、不停车连续通行效果。合理设置非机动车、行人相位和绿灯时间,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冲突,保障非机动车、行人通行权益。
3、配套优化调整交通组织措施。实施信号控制的路口应同步优化渠化设计,通过调整进口车道功能、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方式和设置待行区等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增加车道、设置可变车道、直右共用车道、分时段禁向等方法,最大程度提高路口空间利用率。完善路口导流线、转弯导向线、车道指示标志、隔离护栏、非机动车通行区标线、行人安全岛等设施设置,减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相互交织或冲突。采用绿波协调的路段,要统筹考虑交通流汇入控制,通过合并道路沿线出入口、设置中央隔离护栏、调整公交站台或人行横道位置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主线交通的干扰,保障协调控制效果。
(二)规范完善信号控制设施,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
4、规范信号控制设施建设。要持续开展在用交通信号设施的排查梳理,对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及时整改。全面梳理路口控制方式,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等国家标准信号灯设置条件的路口要推进“应设尽设”,不断提高信号控制率;尚不具备设置信号灯条件的路口要设置相应的让行标志和标线。对由公路转为城市道路管理的路段,要及时排查完善交通信号设施。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流控制需要合理选择信号灯组合形式,根据道路等级和路口规模选择相应的信号灯灯盘规格,面积较大路口可设置多组信号灯。针对信号灯被遮挡、受霓虹灯干扰等问题,要积极协调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部门,通过修剪绿化、优化广告牌设置、清除干扰光源等措施,确保信号灯具有较好的视认性。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严格落实接地保护、高度限界等要求,确保用电安全和通行空间安全。
5、加强交通检测设备建设及应用。推进交通检测设备接口标准化,鼓励各类检测设备与信号机在前端实现直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对交通流的实时、准确感知能力。结合实际选用线圈、地磁、视频、微波或雷达等交通检测设备,充分发挥不同交通检测方式的技术优势,形成组合效益,精准采集交通流量、排队长度、占有率、车头时距等多元数据,为交通信号控制实现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加强交通检测设备维护力度,及时发现和排除检测设备的故障,确保在用检测设备正常运行。
6、提升信号系统智能化水平。要根据本地路网结构特点和交通流特征,结合控制范围和系统兼容等需求,合理选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控制设备。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提升和改进控制系统整体研判和调控能力,推动实现区域协调控制实时优化。要积极升级改造或更新交通信号控制机,不断完善智能化控制功能,满足感应控制、实时优化、行人过街保障、公交信号优先、可变车道信号调整等多类型应用需求。提高交通信号控制机对多种检测数据的汇聚和处理能力,实现交通状态的精准感知和控制方案的动态优化。提升信号控制设备故障自动监测和报警能力,实现设备故障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提高设备维护效率。
(三)推进信号联网联控,实现控制系统提质升级
7、加大信号联网联控力度。加强路口与指挥(控制)中心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口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与信号控制系统中心平台之间的联网,实现交通信号控制参数的远程调整、路段及区域协调控制等。新增或更换信号机时要充分考虑设备兼容性,便于实现设备的联网和协调控制。鼓励各地将不同品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接入到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平台,推进城市各区域信号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跨区域统筹优化。
8、加强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提升和完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或交通信号优化平台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研判、分析能力,构建数据驱动的交通信号控制新模式。融合交通检测设备、交通监控系统、互联网出行平台等多源交通数据,运用各类数据的特点和优势,对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诊断和预警,支撑信号控制策略和方案的优化,评估和反馈优化效果。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完善面向各类交通场景的信号控制方案优化算法模型库,加强算法迭代更新,实现信号控制方案的智能优化和匹配。
9、积极探索应用车路协同技术。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车联网、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交通信号灯状态信息、交通事件及管控信息的开放共享,主动向通行车辆推送建议速度、路况动态等实时信息,帮助出行者及时掌握交通状况,合理选择出行路线。积极引导车路协同技术在公交车、救护车、消防车、应急救援等特殊保障车辆上的应用,实时感知车辆位置和路线,加强车路信息交互,保障优先或便利通行。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断探索交通信号控制为出行者提供主动服务的新方式,保障车辆安全行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四)加强技术团队建设,提升专业管理能力
10、成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管理专业团队。各地可依托指挥中心、秩序、科技、设施等业务部门建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专业团队,统一负责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制定、审核、运行状态监测、优化调整和效果评估,制定大型活动、重大节日、特勤任务等交通信号调整方案,组织技术研究和系统升级,跟踪运维进展,开展舆情处置,协调指导区(县)大队信号控制维护调优等工作。要结合警务技术职务职级评定等工作选用具备专业技术的民警负责信号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满足工作需要。
11、鼓励引入社会力量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社会专业机构进驻指挥中心或信号控制中心,协助开展交通信号的日常管理和方案调优,弥补专业力量不足。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联合开展信号控制技术创新,通过举办配时大赛、立项开放课题、共建实验室、打造示范道路等多种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化科研条件和数据资源,提升交通信号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12、加强信号控制方案调优和效果评估。要根据交通流特征和交通分布情况,按照城市信号控制策略的要求,围绕城市重点区域、重要道路和关键路口以及节假日通行保障等要求,开展日常性的信号控制方案优化工作和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控制方案调整工作,保持城市路网交通均衡,重要区域、路段及关键路口通行高效。调优方案实施后,要跟进开展效果评估,运用数据分析、道路实测等多种方式,从控制目标、缓堵实效、安全状况、出行体验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控制方案,科学评估成效。要定期开展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效果的整体评估,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组织专家、邀请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开展整体评估,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精细化运行管理水平。
(五)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加强信号控制运维管理
13、完善路口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路口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设施、控制方案等基础台账,记录路口名称、编号、信号机品牌/型号、信号灯规格/型号、建设时间、路口交通流特征、信号设计方案、维护调优以及路口渠化等信息。鼓励开发和使用路口信号控制档案管理或运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号控制路口交通流运行数据、信号控制参数记录电子化,推动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专业审查和审核,支撑信号控制方案优化、效果评估和维护管理等工作。
14、完善日常巡查维护机制。建立由管理部门、维护单位和路面执勤民警共同参与的信号控制设备巡查、维护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并完善信息报送、任务分配、进展跟踪等规范化工作流程。定期对城市所有路口开展巡查,发现信号配时不合理、信号灯显示不正确、检测器故障、信号机联网中断等情况,要立即协调处置并尽快恢复交通信号设备正常运行。对于信号灯损毁、熄灭、绿灯冲突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要快速调用应急临时信号灯,并调度警力现场指挥疏导,确保交通安全、有序。
15、完善警民交流互动机制。主动公开信号控制路口编号、故障报修电话等信息,通过指挥中心、媒体、市长热线等渠道,收集群众反映的信号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回应和处置。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发生重大变化的,要视情进行宣传提示,提醒群众注意事项,引导群众尽快适应新的通行环境,积极配合新的交通管控措施,自觉遵守交通信号,促进交通更加有序。
16、完善建管运维工作机制。积极报告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交通检测设备与道路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等工作机制,明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与道路工程建设立项、设计和验收阶段的方式。验收合格的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应纳入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防止出现道路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建设滞后或不符合标准规范影响道路安全畅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精细化智能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推动,积极排查交通信号技术应用、维护、管理粗放带来的隐患和问题,编制任务清单,制定改善计划和工作措施,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落实,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整改。要采取建立试点城市、示范街和示范路口等方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要加强对县(市)大队交通信号控制应用指导工作,组织开展实地检查和技术支援,全面提高县城道路信号控制应用水平。
(二)加强经费保障。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将提升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精细化、智能化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积极谋划,梯次推进。要明确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改造升级、用电供给、网络通讯、检修维护等经费保障渠道,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调优、运行维护、效果评估等列入财政预算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指导目录,所需经费提前编列年度财政预算,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三)加强培训指导。建立健全常态化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培训和轮训制度,专家讲授和交警业务能手讲解相结合,大力开展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技术培训。要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围绕标准规范、需求调查、方案设计、规范设置、维护调优、外场巡查、隐患排查等要求编写相应的教材讲义。要创新培训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与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采取开办长期培训班、建立“访问学者”培训点等方式,开展专业性的深度培训。
(四)加强执法管理。加大信号控制路口的“电子警察”配建力度,充分利用现场和非现场的执法手段,严格查处机动车闯红灯、违法变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转向、违法掉头、不依法让行等违法行为。要加强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治理,探索推广行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闯红灯违法抓拍设备,大力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秩序。
2020年10月23日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